前言
初次見面的「起手式」,往往透露出一個人的職業與個性。帶著細金絲眼鏡的黃理事,說起話來條理分明、邏輯清晰,三兩句就能將複雜的法律條文翻譯成簡單易懂的「白話文」,不難想像這是一位鎮日與法規、數字打交道的專家,然而還沒進入訪問,黃理事就搶先一步分析起我們的個性,原來協助過上百位客戶處理遺產繼承、資產健檢,黃理事發現先了解人才能理解隱藏在每件事發生背後的原因,資產規劃要處理的,其實都是人的問題。
故事一、讓生命中的缺憾照亮方向
有人說「生命中的缺憾,會引領你到達你該去的地方。」黃理事開始推動資產健檢服務,也正是因為許多年前的一件憾事。
五年前剛喪夫的阿霞走進大河事務所,手上拿著一只銀行寄出的存證信函,著急地說她必須在30日內還出一千五百萬的欠款,否則住家將被查封拍賣,疑惑、不解、焦慮的情緒寫在臉上,對於過世的丈夫為什麼會欠下這筆龐大的債款她毫無頭緒,如果房子被查封了,她又該何去何從?
在黃理事和團隊追查下,真相一件一件的爆發,原來許多年前阿霞的先生跟人合夥開公司,與合夥人日久生情發生了不倫戀,先生也瞞著阿霞答應替合夥人作保,不料幾個月前丈夫肚子痛,到醫院檢查發現已是胰臟癌末期,幾個月的積極治療花掉了大半積蓄,但丈夫依舊離開了,同時公司也因經營不善而倒閉,合夥人避而不處理,債務最後落到倒霉的阿霞頭上。
「我們當初會認識阿霞是想幫她處理房產和債務問題,然而既然阿霞不是主要債務人,因此其實有很大的談判空間,一千五百萬的債務我們有把握跟銀行談到以兩百萬處理,剩下的請合夥人自行負責。」黃理事說明,但可惜因為與客戶建立信任感需要一些時間,等到大河正式接手時房子已經進入拍賣程序,一切都來不及了。看著短短幾個月接連遭逢人生劇變的阿霞,黃理事非常不捨,也讓他決定要推廣「資產健檢」的觀念。
故事二、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
「把客戶當成朋友,有時候也挺辛苦的,必須看著好友離去,然而如果能讓他安心,我也就放心了。」 回憶起阿慶生病的那段日子,理性內斂的黃理事難得流露出真情,講話的速度也慢了下來。
「會認識阿慶是因為幫他處理父親的遺產過戶,一年多前阿慶來找我,我嚇了一跳,才半年不見,壯碩的阿慶怎麼變成這麼虛弱?不到四十三的阿慶悶悶地說,他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末期,醫生說可能只剩一兩年的壽命了,沒想到命運如此作弄人,一見面就讓人不知所措,阿慶只希望能夠透過資產活化照顧七十多歲的媽媽。」
客戶很多的需求或心願,是要透過聊天的過程中才會慢慢浮出來的,雖然阿慶是希望透過資產活化能照顧媽媽終老,但對於即將失去父親的三個孩子,阿慶也放不下心呀!因此在黃理事建議下請阿慶哥哥擔任信託受託人,將房子活化運用,成為媽媽的養老金,也為孩子的日後教育基金做準備。
每次想到阿慶拖著虛弱的身子,安排後事期間,阿慶的妻子佩芬總會紅了眼眶,「即使沒辦法和先生一起變老,但每次想到他為我們做的安排,就好像他還在我身邊一樣」。
黃理事常提醒客戶「『不決定』也是一種決定」,就像阿慶的案例,如果沒有先預留稅源,或是規劃遺產信託,那麼佩芬在頓失經濟收入的狀況下,就可能因為繳不出遺產稅,而無法運用遺產。推動資產健檢的工作不只是要幫客戶處理資產配置,更需要每一位客戶設想未來的日子裡他的家人會需要什麼,在規劃時不管是稅源、現金流,甚至急救預備金的提領程序,方方面面都要經過推算,才能做出最完善的安排,因為隱藏在資產傳承背後的,是無盡的牽掛。
對於一般人而言「資產管理、遺產稅法、地政代書」是一門冷冰冰的行業,鎮日在數字和法律條文中打滾,然而黃理事卻有辦法透過這些冰冷艱澀的文字,傳遞家人間難以言喻的情感,甚至化解遺憾。
故事三、像手機一樣不斷自我升級
二十多年前黃理事從不動產經紀業開啟不動產的第一步,然而他發現具備越多專業知識與經驗,不僅方便客戶一次解決所有代辦需求,也因為熟悉各項不動產法律環節與作業程序,更能提供顧客全面的規劃建議。
在黃理事心中,資產管理是一項需要細緻處理的專業,就像工藝師傅有工、匠和師三種級別區分,資產管理也可以分成三個階層。初階是完成客戶委託的待辦登記事項,中階則是會幫助客戶以最省時、省力、省錢的方式達成目標;最高階的資產管理除了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,更可運用多年累積的經驗替客戶「多設想」,將未來總總變因列入考量,帶給客戶和客戶家人更多的保障。
正如。在處理遺產分配時,有些長輩會將大部分資產留給某個子女,就必須了解老人家為何會做出這個決定,不僅要協助客戶達成目標,更要提供客戶更專業的建議,「我常跟客戶說,你離開後,這些留下的遺產是送給子女們的禮物,而不是打官司的導火線,因此雖然跟某個子女關係比較好,但如果手足因為你的偏心反目成仇,對他也不好,遺囑上可以多一些安排設計,避免手足間產生嫌隙」。
故事四:會議室裡的那幅匾額
大河事務所會議室裡有一幅長達3呎的巨幅匾額,上頭題著「家和萬事興」諾大的五個字,我感到非常好奇,一般公司行號不是都會掛蒸蒸日上之類的祝賀詞嗎?
原來開業二十多年,黃理事見過太多大起大落的人生,讓他很好奇這些人當初為什麼會成功、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失敗呢?直到研讀了「弟子規」,他發現原來答案就藏在鉅作的經典中,這些失敗的人並非沒有能力,而是思想(觀念)上出了問題,就像英國哲學家培根的名言「思想決定行為,行為決定習慣,習慣決定性格,性格決定命運」一但思想觀念偏離了大道,將會導致難以想像的後果,大道即是智慧的道路,而「家和」就是一切資產「圓滿」「幸福」傳承的起點。
午後陽光斜斜灑進,在「家和萬事興」五個字上映照出一層黃色光暈,暖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