啥米!資產也要健康檢查?
資產健檢是一個新觀念,與保單健檢一般,隨著歲數的增加與個人角色的多元,有著不同的因應。同樣的一個個人,資產長大了,對於健康的自已與亞健康的自已,這樣的資產該何去何從!它可以做些什麼?產出多少價值!自然不同。資產長大後,所需考慮的面相,自然更加不同。至少政府調整公告現值時,您的資產就長大了。
資產健檢有什麼好處?!
那麼資產健檢要注意什麼呢?!
第一個要注意的是:稅賦的增加與準備。
擁有一個房地要繳納持有稅,出售不動產要上繳移轉稅。不管是持有稅(地價、房屋稅…)、還是移轉稅(增值稅、房地合一稅、財產交易所得、贈與稅、遺產稅…等),這些稅賦我們都要關心它,切莫不以為意。「『碎』稅才能平安」,面對「稅」,我們的態度是管理它!
若是消極的不理會,「『睡』稅如何平安」!若「稅(睡)」到漲大進而沒有能力負擔時。在不動產的領域裡,沒有完納稅款是沒有辦法過戶移轉的。
透過「資產健檢」,可以事先審視我們的資產要繳納多少稅?而這些要繳納的稅源,我們是否已準備齊全了呢!透過規劃,我們可以事先準備這些稅款。尤其是當我們身體變成亞健康時,原本可運用的、預留稅源的工具,可能不再能使用與搭配了。
而現金(含動產)與不動產在資產水位上昇的同時,二者保持平衡,是很重要的一件事;現金過多:優點是容易流動,缺點則是 它屬於應稅資產,要繳比較多稅哦!反之,不動產過多,沒有足夠的錢繳稅,又常因「不動」難以「產」出,卡住。
第二要注意的是:分配與傳承。
長期辦理繼承案件,每十件案件就有八、九件涉及繼承人間的爭議、及分配意見不合,包含認知上的誤會。常見的例子,如…『老爸在您創業的時侯(結婚時)已經給您500萬,分配遺產時當然要扣除』『老媽在生病期間,錢怎麼都不見了,我要告你侵佔』『辦個繼承 印章要二、三十顆』『繼承一點資產 還要大老遠的從美國回來,怎划得來』『「你有小三,我要跟你離婚!」資產立即縮水!』『配偶Bye了,要一半的財產是理所當然的嗎?!』『財產是現在給 好呢?還是閉上眼 再給的好!』『現在給了,要是…萬一呢?』『眼不見為淨!靜?這樣就可以公平、圓滿、安心嗎?』。
常言道,「意外與明天不知誰會先來!」 人生總是很多時侯,自已是來不及做決定的,又或者 左右為難,自已下不了決定。即便自已可以決定,也常讓「時間」來決定。
在資產健檢的案例中,常常發現很多人是『不決定』的。『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』,因為您的不決定,有可能導致爭議、資產的認知差距、分配不均、子女爭產、對簿公堂…換個角度,若因為您的決定可以讓資產分配圓滿、公平、照顧想照顧的人、家人幸福、美滿、財產永續傳承。那您要怎麼『決定』!?
一般人在決策的過程中,總是期待自已的決策是上策,要不然也期待是中策的標準,怎會有人會讓自已選擇下策呢!所以對擁有資產的人而言,一個自主的決策、有規劃的決策、準備好的決策、良善溝通的決策,進而達到圓滿、順利、公平、不爭不鬧的分配與傳承。
將是現代人很重要的一件事,這要智慧、也要承擔,最重要的是:面對它。畢竟『事後處理的成本,遠遠高於事前的預防』。
資產健檢時所提供的對策,並非總是「最好的方法」,常常是「最適合的方法」。解決問題誰都希望選擇『最好的方法』,但常受囿限於每個人能力上、條件上、時間上的不聚足,只能選擇『合宜的』方案。
第三件可以做的事:資產活化。
「土地零散一群人共有,我要賣,別人不賣」、「未登記建物(三合院-舊厝地)一代一代都沒有辦理,媳婦仔可以繼承嗎?」、「日據時期被日軍強佔,光復了,老人家沒有交代清楚就走了,如何拿回來!」「老人家善心捐地蓋廟登記在住持名下!住持走了,住持子女說土地是他們的!」「房子土地分屬不同所有權人,怎麼辦!」「100多顆印章不知如何找人?找得到人又如何!?」「我只有一點點的持分,零散面積有什麼價值!」「三七五租約佃農地主要出售價格認知 卡住了」。「房產是老人家的,如今中風了,銀行不能貸款!出售要老人家的印鑑証明!怎麼辦!」「外籍媳婦跑了,賣我逝世的兒子的房子竟然要她蓋章!」「還要法院同意才可以賣!又要八個月,那房貸誰來繳!」
明明本來是一個很好的資產,卻因荒廢、輕忽、不以為意、共有人間嫌隙而彼此限制…導致種種問題與麻煩,坐擁金山卻看得到吃不到。因此若能引進活水源頭讓它動起來,這就是資產健檢的目的。
唯有理解『資產』目前的位置與處境!才能知道『資產』它可以去哪裡及如何活化!正如麵粉變麵包一般,總要有「人」、「方法」、「技術」、「經驗」和「資金」的導入。退萬步言,資產萬萬不可、也不能,再讓它沉寂「不決定」了。
第四件要做的是:創造『錢』及『如何用錢』。
( 一 ) 創造『錢』
1. 現下銀行最夯的『以房養老』。是生『錢』的一種方法,所謂的以房養老是一種「逆向抵押權」,淺白的說,它也是一種銀行貸款,只是錢不是一次性的撥入(如房貸貸500萬一次撥款),而是依房子殘(產)值與個人需求,慢慢的、分期的、小額的撥給需求者(如500萬的額度,每個月撥3萬元)。
2. 購置不動產創造「現金流」。相對於「以房養老」的吃老本,如何運用資產配置得當,產出『錢』;選擇好的標的穩定收益,創造被動收入,同時也是「資產健檢」要完成的事。
( 二 )『如何用錢』
以上(一)解決了產出『錢』的問題,但是一旦碰到當事人失智、失能時,錢有何用?走出門都難!記得銀行密碼都是一個問題時!如何將錢用在自已的照護上,就將是一個挑戰。這個照護自已、照顧家人的安養信託設計,『婆媳不合 擔心老媽日後沒人照顧』等,也是資產健檢可以幫上忙的地方。
您好!『事後諸葛』在嗎?
資產健檢所暢導的是一個事先準備、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;建立一個可以準備好,可以選擇上策為何依然不決定的向上態度。透由「資產健檢」完成以上四種或不可避免的偶然發生,即便事件發生了,也不至於措手不及,不知所措,進退失據;不會影響日後自已與家人的生活品質。「留愛不留害」「『愛』護一生」「愛相隨」「讓愛產生力量」。
常聽人說您又『事後諸葛』了。可見,『預見問題永遠比解決問題高明…』。假若…我們的人生路上,有一個名叫『事後諸葛』的良師益友,在我們身邊耳提面命,提攜扶持與陪伴,這將會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。
「資產」既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,當然就要動態的管理資產,定期的關注它。在『資產健檢』的路上,您找到『事後諸葛』了嗎?您願意為了『事後諸葛』,尋尋覓覓的三顧茅蘆嗎?